時間:2007/11/27
地點:Waitangi

毛利語中的「wai」代表「水」,而「tangi」代表「地方」,十分貼切地描述這個被海洋及河川所環繞的城鎮。同時,Waitangi具有極重要的歷史意義,佔地超過500公頃的Waitangi國家保護區內包含條約紀念館 (Treaty House)、集會所(Meeting House) 和Hobson海灘,是所有旅客來此的必遊之處。

群島灣具有豐富的天然資源,各國船隻來往頻繁,龍蛇雜處,治安不佳。在西元1830年時,當時的貿易中心Kororareka(現今的Russell)還得到”Hellhole of the Pacific”的惡名。有鑑於此,英國政府派遣James Busby至紐西蘭,以作為英國人的代表,希望能夠改善群島灣日趨嚴重的目無法紀社會狀況。

James Busby於西元1833年抵達Paihia後,定居於Waitangi,現今的條約紀念館就是當時的宅邸:




條約紀念館是全紐西蘭現存最古老的民宅,這是另一側的花園及草坪:




條約紀念館內展示相關於Waitangi條約的照片和文件,還有一份原始Waitangi條約的傳真。建築內部則依據當時的宅邸重建,忠實地呈現160多年前的生活情景:




由於James Busby並未掌握實質權力以建立權威,毛利人戲稱他為”a man of war without guns”。然而,James Busby成功地扮演協調者的角色:西元1834年他幫助北島的毛利酋長擁有海洋旗幟和註冊自建的船隻;西元1835年,35位北島的毛利酋長在他的召集之下,簽下了紐西蘭獨立申明(Declaration of the Independence of New Zealand)。

歐洲人和毛利人在接觸過程中,雙方都得到不少利益。在西元1840年時,不滿足於現況的毛利人想要更多甜頭,而英國政府也認為毛利人無法再負擔更多非正式的歐洲交流。因此,船長William Hobson奉命抵達群島灣,代表英國政府和各毛利族簽訂條約。James Busby幫忙修訂William Hobson的草約,並翻譯成毛利文。當年2月5日晚上,條約紀念館前聚集了上百名毛利人和其他歐洲人,在聽完條約內容後,毛利酋長們討論爭執了一整個晚上。最後,西元1840年2月6日,43名毛利酋長在條約紀念館前簽下條約。Waitangi條約的副本隨即傳遍全國,到9月時已經有超過500名毛利酋長簽下條約。

條約紀念館前的空地就是當時毛利酋長們的吵架之處,Flagstaff上英國國旗、紐西蘭國旗和毛利旗幟迎風飄揚,標示最終簽下條約的地點:




為了慶祝Waitangi條約簽約百周年慶,西元1940時在條約紀念館之旁新建了集會所,毛利語是 Te Whare Runanga,用來紀念毛利人在簽署Waitangi條約中扮演的角色,以及之後在Aotearoa(毛利語中的紐西蘭,英文直接翻譯是Land of the Long White Cloud)上的生活。

集會所是毛利人的生活重心,象徵著部落文化、社會和祖先:




相較於單一部落的集會所,Te Whare Runanga是為了所有毛利部落而設計。因此,Te Whare Runanga內部的精美木雕代表了各個主要毛利部落:




Te Whare Runanga外部頂端則是探險家Kupe的木雕:




獨木舟之屋(Waka House)內設置了35公尺長的戰爭獨木舟(War Canoe),其毛利名字Ngatokimatawhaorua是取自當初探險家Kupe發現紐西蘭的船艦:




Ngatokimatawhaorua獨木舟是由三株巨型Kauri樹來製造,至少需要76人才能安全操控:




Hobson海灘是當年William Hobson登陸之處,在每年2月6日的條約紀念日慶祝活動中,有機會在此觀賞勇士們划著獨木舟渡海的英姿:




雖然歷史學者常用美國憲法來比擬Waitangi條約對現今紐西蘭的重要性,然而Waitangi條約更具爭議性。原因起始於歐洲人和毛利人雙方對條約的認知有所差異:歐洲版本的解讀是「毛利人擁有英國國民的權力,主權則全部讓渡給英國政府」;毛利版本的解讀則多了一項「毛利人仍保有酋長權力」,也就是地方自治權。隨著歐洲殖民地的擴充,雙方衝突也逐漸增加。

雙方認知差那麼多還能成功簽約,實在佩服!然而,在條約紀念館內看到的Waitangi條約傳真,內容對我來說像是鬼畫符,沒耐心慢慢解碼,所以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裡。不過,整體來說,Waitangi條約代表了兩個民族願意拋下彼此歧異和過往紛爭,一起為同一國家努力,這才是最重要的精神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cchen01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