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08/5/15
地點:Knossos (Crete Island)

好酒沉甕底,好戲擺後頭,離開克里特島前夕才來造訪這個我一心嚮往的景點-見證米諾亞(Minoan)文明的克諾索斯宮殿(Palace of Knossos)!

雖然早在新石器時代克里特島就已經有人居住,但米諾亞文明開始後的歷史才值得一提。在西元前1900年左右的全盛時期,居民在當時克里特島的首都克諾索斯(Knossos)興建了一座宮殿;在西元前1700年左右被地震震垮後,又重建一座規模更雄偉的克諾索斯宮殿。然而,第二座宮殿在西元前1350年時又遭大火焚毀,米諾亞文明也逐漸衰退。長久以來,克諾索斯宮殿只被視為傳說,直到西元1900年初期,英國考古學家Arthur Evans爵士在離現今克里特島首都伊拉克里歐(Iraklio)5公里處發現了克諾索斯宮殿遺跡,帶給考古學界極大震撼,也證明了米諾亞文明的歷史性。Arthur Evans爵士用「米諾亞」這個詞來稱呼這個高度發展的文明,源自希臘神話中的邁諾斯國王(King Minos),沒人知道那些古人如何稱呼自己。

在出土後35年的期間,Arthur Evans爵士自掏腰包(約25萬英鎊,好野人!)挖掘和重建克諾索斯宮殿,依據的是規模較雄偉的第二座重建版本。很多學者批評Arthur Evans爵士重建遺跡的方式,認為他過度發揮想像力而無視歷史的精準度。之後我有許多機會造訪其它遺跡,往往站在廢石堆中,用有限的歷史知識和貧乏想像力苦苦地掙扎。因此,我個人百分百地支持Arthur Evans爵士!

概括來說,當時繁華的克諾索斯城市包含巨大的克諾索斯宮殿、官員/祭司宅邸、平民住所,以及墳墓等建築。克諾索斯宮殿以中庭(Central Court)為界,舉行政務的公共接待室、進行宗教儀式的神殿和寶庫建在西翼(West Court),而住宅、工作室和儲藏室則建於東翼(East Court)。

在克諾索斯宮殿遺跡內挖掘出來的物品,真跡大部分擺在克里特島首府伊拉克里歐的考古博物館內,此時博物館正在大規模擴建中,僅開放一間小型的臨時展覽室。即使覺得很可惜,但這小部分的展示已經讓我花了兩小時!在進入正題前,先來看看一些重要的米諾亞文明遺物吧!

Rhyton是一種古希臘的角狀杯,又稱為飲酒瓶(Libation Vase),在克諾索斯遺址內挖掘出許多角狀杯,材質不同,造型也各具特色,米諾亞人大概很愛喝酒吧!

最醒目的是這個公牛頭造型的角狀杯,由一整塊黑色塊滑石(Steatite)雕刻而成,用鍍金的木頭製作牛角,面部則裝飾有許多鑲嵌物,例如眼睛內的結晶岩和碧玉(Jasper),以及鼻孔內的珍珠母(Mother-of-Pearl):




這個獅子頭造型(對我而言這可不是一目了然,不知道他們如何認定這是隻獅子?)的角狀杯則是由石灰石製作而成,可惜眼睛和嘴巴內的鑲嵌物都不見了:




萬物之靈的人類當然不能缺席,這個人頭造型的角狀杯是由黏土來製作:




男女平等,這是以懷孕女人作造型的角狀杯(確定不是有啤酒肚的老男人嗎?):




「跳躍的公牛壁畫」(Bull-leaping Fresco)其實包含三個連續動作(由左到右),生動、清楚且完整地說明當時如何完成「跳牛」的危險動作。當公牛衝出來時,雜技表演者首先抓住牛角,再順勢翻筋斗至牛背上,最後再完美著地!(雖然我覺得那些人是神經病,還是給滿分!!)。

「跳躍的公牛壁畫」中顯示兩女一男共3位表演者,代表在當時「跳牛」是兩性皆宜的運動(這時候我不要男女平等啦!):




「巴黎女人」(La Parisienne)壁畫中這位馳名的米諾亞女士可能正在一場宗教儀式中,頸後戴的大蝴蝶結代表她是女祭司,甚至是位女神:




這對出名的彩釉陶器小雕像叫作「女蛇神」(Snake Godness),這兩位女神或女祭司衣著華麗,張開雙臂,裸露的雙乳象徵她們擁有強盛繁殖力,左邊頭上的「蛇帽」和右邊頭上的「貓帽」則暗示她們對大自然的掌控力(博物館內不能用閃光燈,所以看不太出來,用點想像力吧!):




這塊彩釉陶器飾板的主題是餵奶中的野山羊:




米諾亞人使用硬石來製造印章,表面雕刻著不同主題,上方印章是一位女神站在兩隻Griffin(希臘神話中一種鷹頭獅身的動物)當中,左下方印章上是一對公牛,而右下方印章描述一隻母獅正在攻擊公牛(雖然米諾亞文化中經常出現這些主題,但若不是旁邊有註解讓我看圖說故事,我還真的會霧煞煞):




這種可以裝承穀類、油類、酒類和蜂蜜等多種祭祀物品的容器叫作”Kemos”,照片中的例子由黏土製作而成,包含了六個雙耳酒罐(Amphora)和人像裝飾: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cchen01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