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時間:2007/8/6
地點:Tennant Creek

又是個辛苦的一天,晚上7點搭灰狗巴士離開愛麗絲泉,隔天凌晨2點抵達Tennant Creek,早上10點到下午6點參加Devil’s Marble一日遊行程,隔天凌晨3點再搭灰狗巴士離開Tennant Creek。不過,這一切辛苦都十分值得!

在17億年前,地球內部的炙熱熔岩(Magna)推擠地表的砂石層,冷卻後在地表砂石層的下方形成弧狀的堅硬花崗岩。熔岩冷卻時的體積變化以及地球內部的壓力,在大型花崗岩上造成互相垂直的裂痕。當地表砂石層逐漸被風化或雨蝕,花崗岩越來越接近地面。水分透過裂痕和花崗岩內的礦物質產生化學反應,沙漠地區極端的溫度變化造成裂痕不斷地膨脹和收縮,大型花崗岩逐漸分裂成小型柱狀石塊。由於石塊邊緣被侵蝕的速度較快,柱狀石塊逐漸變為成堆奇形怪狀的”石蛋”。

Devil’s Marble中最著名的結構(再次強調,這是侵蝕結果,而不是石塊堆疊):




我是大象(老天爺,您也太厲害了!):




我是被切半的洋蔥(導遊說的,不過我腦中第一印象是切半的馬鈴薯):




我是香腸(正在吃飯的不要看,一位同團義大利男生覺得那些是切半的袋鼠便便):




我是Witchetty Grub (圖片左上方,正在吃飯的千萬不要看圖片下方的註釋):




註釋:Witchetty Grub是一種毛毛蟲,狀似大型的蛆,是常見且美味(??)的野外食物(Bush Tucker)。一種吃法是活生生地將Witchetty Grub的頭部一口咬下,先體驗其特殊嚼勁,再享用其它身體部分;另一種吃法則是將活生生的Witchetty Grub直接一口吞下,不加咀嚼,但是切記要先抓住Witchetty Grub的尾巴,讓頭部先進入胃中,不然Witchetty Grub可能會從喉嚨內爬出來。

我是鱷魚:




所有Devil’s Marble皆是侵蝕結果,只有這塊石頭是堆疊而成,看見那隻癩蛤蟆(要把它想像成斷頭烏龜也可以)了嗎?想像歸想像,但這實際上仍然是侵蝕結果:




誠摯地奉上一份石頭蛋糕:




奮力推石中:

<


在高處眺望Devil’s Marble: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cchen01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