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07/10/9-10/12
地點:Shark Bay區域

澳洲目前擁有16處UNESCO世界遺產,其中兩個位於西澳:Bungle Bungle國家公園(http://blog.pixnet.net/ycchen0128/post/8934923)和鯊魚彎 (Shark Bay)。在全世界目前約500座UNESCO世界遺產中,僅僅14個全數符合判定世界遺產的四大要件,而鯊魚彎正是其中之一。

UNESCO判定世界遺產的四大要件:

評斷標準一:地球的演化歷史(Earth’s Evolutionary History)-世界遺產必須包含地球演化主要階段的見證。

鯊魚彎合格原因:Hamelin Pool內的Stromatolite。

Cyanobacteria是35億年前的古老單細胞生物,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遠早於恐龍時期。Cyanobacteria通常群集生長,所形成狀似大型墊子或巨大礁石般的結構稱為Stromatolite。Cyanobacteria在地球海洋內稱霸了很長的一段時間,直到5億年前空氣中的氧氣比率大幅增加,其它動植物開始演化、繁榮發展,並逐漸取而代之。在現今的地球環境中,現代Cyanobacteria不但有魚類和蝸牛等天敵,更要和其它植物爭奪生長空間,因此大量群集的Cyanobacteria社區相當地罕見。

然而,鯊魚彎內的Hamelin Pool海洋自然保護區佔地1270平方公里,就像個廣闊的海洋沙漠。由於被Faure Sill的海草牧場(Seagrass Meadow)隔絕於鯊魚彎的開放海域,Hamelin Pool的鹽度是正常海水的兩倍,僅有少數生物能夠在這種超高鹽度(Hypersaline)的環境下存活。因此,大量的Cyanobacteria能夠安全地在此生長,集結成壯觀的Stromatolite,就像它們35億年前的老祖宗一樣。除了Hamelin Pool外,這種古老的化石礁岩也出現在加拿大Great Slave Lake 和美國Lake Superior湖區,希望以後亦有機會親眼目睹。

群集在Hamelin Pool內的Stromatolite較為年輕,科學家估計僅僅約3千歲:



Stromatolite不但生長緩慢,而且極為脆弱,一個腳印可能會持續幾百年。因此,Hamelin Pool設有步道,讓遊客能在安全距離外欣賞這種活化石:




若仔細看步道下方的海水,會發現不斷有氣泡浮出水面,這是Cyanobacteria為了將光源轉換成化學能量,在進行光合作用 (Photosynthesis)時所產生的氧氣:




這些紅頂Stromatolite形成於500-1000年前海水水位下降時,造成染色的原因仍是謎團。科學家推測可能是因為海水中的鐵質生長在Stromatolite表面,或是被外在細菌所染色:




評斷標準二:瀕臨絕種的生物(Threatened Species)-針對科學和保育角度而言極為重要,且瀕臨絕種的動物或植物,世界遺產必須提供顯著的棲息地。

儒艮(Dugong)的身體呈紡錘形,身長約3公尺,體重可達300~500公斤,是由陸生草食動物演化而來的海生動物,以海草作為主要食品。害羞的牠們多半在距海岸20公尺左右的海草叢中出沒,有時隨潮水進入河口,取食後又隨退潮回到海中,很少游向外海。牠們通常在隱蔽條件良好的海草區底部生活,會定期浮出水面呼吸,因此常被認作“美人魚”浮出水面,留下了不少美麗的傳說,更得到“人魚”的別名(雖然外觀很難給人相關聯想)。

儒艮曾遭到嚴重捕殺,加上生長環境受到破壞,是亟待加強保護的動物。目前在鯊魚彎的海草牧場內棲息著約1萬隻的儒艮,是全世界總數的八分之一,因此對生態保育而言相當重要。

這次在鯊魚彎並未參加野生動物遊輪行程(Wildlife Cruise),因此沒機會看到野生儒艮,放上一張半年前在Sea World拍到的“美人魚”玉照:




另一方面,在引進外來動物(例如貓類和狐狸)後,許多曾經活躍的當地生物飽受威脅,在100多年內在澳洲本土上幾乎消失殆盡。因此,西澳政府將鯊魚彎內的Bernier Island、Dorre Island、Faure Island,以及Dirk Hartog Island等離島規劃為國家公園保護地,由政府經營的保育及土地管理部門(The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and Land Management,CALM)或澳洲野生動物保育(Australia Wildlife Conservation,AWC)
等私人非營利組織在島上進行「伊甸園計畫」(Project Eden)。目的是在離島無貓類的隔絕環境中,重新培育許多在澳洲本土已經絕種或瀕臨絕種的稀有動物,至今「伊甸園計畫」已經成功在鯊魚彎離島上提供20多種稀有野生動物安全的生存環境。

Shark Bay Mouse,這種小型鼠類擁有粗糙的長毛,靠著昆蟲、花朵或真菌類維生,原先野生Shark Bay Mouse僅僅存活在Bernier Island上,不過在西元2002年亦成功地將牠們移至Faure Island上:




Rufus Hare-Wallaby ,也就是一般熟悉的Mala,這種外觀類似家兔的可愛生物曾經是澳洲中部最為活躍的生物之一:




Burrowing Bettong,這種外觀類似老鼠的小型哺乳類動物事實上是一種袋鼠,從名稱也不難推測到牠們的鑽洞本領。這種害羞的夜行性動物已經完全在澳洲本土絕跡,現今野生的Burrowing Bettong只生存在Bernier Island和Dorre Island上:




同樣完全在澳洲本土絕跡的Western Barred Bandicot:




(待續)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cchen01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